2015年2月19日 星期四

難以下嚥的科學

(2015-02-19 一丹)

氣候變遷,水源與農地不斷減少,而全球的人口卻不斷地增加。聯合國的數據顯示,至2050年,全球人口將從60億成長至90億,且絕大多數的成長落在原本糧食與飲用水就已短缺的地區。 
為了因應整體環境與人口的驟大變化將導致的糧食危機,多年來,科學家致力於培育食品改良作物,使其抗旱抗寒、抗病、抗蟲、抗土壤的貧脊,增加農業生產力,以應全球之所需。 
打從一開始,基改食品安全的隱憂就爭議不斷,憂心者強調它違反了大自然法則,生態系統遭受破害,也造成人體抗藥性的產生,侵犯免疫系統,終將導致環境與人類的一場浩劫。但絕大多數的質疑都經不起科學界的反駁,大多數科學家並不是邪惡博士」,其研究領域與基改產業無關。 
皮尤調查(Pew Research)顯示:88%的科學菁英認為基改食品是安全可食用的,而僅有37%的社會大眾相信基改的安全性,這之間的差距高達51%皮尤調查》似乎在說:大眾對基改食品的「疑懼」遠大於科學家的自信 
這份報告並沒有試圖說明為何許多人反對科學家在基改安全上的共識,只是顯示了受高等教育的人士對基改的接受度相較於一般社會大眾要來的高。似乎越容易觸及科技資訊的一群,越容易接納局勢的轉變。也有不少反基改人士主要是質疑大企業的專利壟斷心態,而另一批反對聲浪來自於小農對新科技不夠熟悉的懷舊情結。而世界資源研究院(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在去年六月份的資料中做出總結:目前並沒有研究顯示基改作物已對人類健康造成威脅。 
華盛頓郵報》社論編輯海亞特(Fred Hiatt) 發表一則調查報導難以下嚥的科學 (Science that is hard to swallow),大眾觀點對於疫苗注射的安全性、整體氣溫上升的因素等等議題,與科學家們的共識皆有不小差距,而這之間最大差距的議題也就是在基因改造食品安全這方面。似乎反對基因改造作物已成當代的政治正確。 
不難發現,任何科技發展的初始都有其宏觀的研發因素,無一不是為了提升人類的生存條件,但也勢必面臨反對聲浪的挑戰過程。 
正如最初各式疫苗問世之際,其安全性每每也面臨重重的疑懼。以麻疹為例,於1998年曾有研究認為接種疫苗可能提高罹患自閉症的風險,儘管此論點一開始的醫學數據就很薄弱,完全無法證實其直接的關聯,甚至最後已被推翻,但已讓許多家長的心中蒙上了一層陰影,遲疑讓孩子去接種,加上有些演藝界名人帶頭當起意見領袖,讓不少該接種疫苗的兒童沒有接種,因而蒙受其害。 
近日剛在美國加州迪士尼爆發了這十幾年來最嚴重的麻疹疫情,統計指出多數的感染者都未事先施打疫苗,致使疫情更易擴散,增加了控制上的難度。對此疫情的持續擴散,美國疾管與預防中心呼籲民眾應儘速接種疫苗。 
不施打疫苗就承受不起種種傳染病的高度風險,不吃基改作物,全球勢必面臨糧荒。到底該如何拿捏?每一步都考驗著全人類同心協力來面對,決定不施打疫苗或不要吃基改作物之前,我們有能力及時開展其他更安心的選項嗎?主動對這些新科技研究多一點瞭解也是很重要的一種選擇吧。 
無人能否認施打疫苗與食用基改作物絕對百分百的永無副作用,就像使用手機或住所離基地臺太近,手機基地台發出的電磁波輻射 (包括無線電頻率可能致癌,或導致遺傳基因變異、荷爾蒙失衡等等症狀,目前卻無法規通則明定基地台與住宅的適當距離。事實是利弊取捨後,我們決定使用手機。 
我們無法抗拒使用除草劑殺虫劑,無法抗拒高汙染高耗能的產業,前者使我們不得不食用基改作物,甚至想要選擇有機食品,後者使純有機食品變成無稽之談。盡管全世界「反對基因改造作物」才是政治正確的聲浪遠大於美國「基改作物製造業」的行銷,事實上,大多數美國人都在食用基改食品。
質疑基改作物的食用風險,不易成功,但有一項質疑是可以確認的:跨國基改產業將壟斷食品市場與價格。為本國農業的永續經營與糧食主權,對基改產品應立法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