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4日 星期日

被扭曲的親子關係

(09-14-2014 一心)
吃中飯時,看到一個婦人背的包包上寫著:「任何的成功,彌補不了家庭的失敗。」不禁思忖著:什麼是成功?什麼是失敗?家庭的定義又是什麼呢?
有一位朋友在國中教書,照理說,她一個未婚女子,不應該有很大的經濟壓力,但她除了帶學校社團,還努力兼家教賺外快,疲於奔命,只是為了扮演好「長女」的角色──每個月拿錢回家。除了按月幫家裏繳房貸,母親也把一大半錢拿去寺廟捐獻,跟女兒們說這是幫你們做功德,處處跟人說「女兒很孝順」,臉上有光;妹妹最近換新車,也伸手跟她拿錢,認定她幫忙是天經定義。
前陣子,她出車禍,怕母親擔心,不敢告訴母親,母親仍催促著要錢,後來有人告訴她:妳女兒出車禍了,一直需要復健,妳都不知道嗎!母親嘩嘩啦大哭一場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帶著妹妹去看她,看完了,還是說:「那妳可不可以再給我十萬塊?」

我想到的是賈樟柯電影《天注定》媽媽向兒子小輝要錢如索債的那一幕,兒子說:「我現在沒有,我沒亂花錢,我真的沒有亂花錢…」,不久,兒子到樓頂飛身而下,割肉還母、剔骨還父,他不到17歲。
女兒拼命賺錢,滿足母親的虛榮心,這就是「孝順」嗎?這就是家庭的成功嗎?
如果父母對子女的態度是一種「養兒防老」的「投資保險」,那麼,父母何能以「孝順」之名要求子女?一切不都是錢,是business嗎?其實,養育小孩,本來就是父母的責任,因為,是父母決定要把孩子生下來的,不是孩子在選擇出生的。既然生了,就有責任養、也有責任教,直到孩子獨立啊!
看到很多國人把生命精力耗損在類似這樣、完全沒有正面意義、無法榮耀彼此的家庭關係裡,只因為承擔不起「不孝」、「自私」的罵名,只因為不敢跟別人不一樣。
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本來應該是很自然的,但在此種「他律」文化的罩下,自然的情感被扭曲了,我們不論做什麼,都忍不住想「別人會怎麼看我、怎麼說我?」我們凡事都要做個「能夠被社會認可」的樣子,而成了表裡不一的、虛假的人。
因為一切作為都缺乏主體性,都受到他人的牽制與影響,於是,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感覺自己無法由衷,也因此,當我們不開心,有障礙時,我們很容易把怪罪別人,讓心中的不滿一直延燒,卻不採取任何主動、有建設性的作為。
「沒有決定權,就不用負責任」。把責任推給前朝、推給文化、推給「共業」,這樣的心態,小至人際關係、大至公民對政治的參與,都可以看見這種集體文化的深遠影響,總覺得自己不能影響什麼,好像都是權力大的人在作決定。但其實,是自己把決定權讓渡給「老大哥」了,所以,都可以躲在權力大的人之下,國家是權貴的,資源是他們用剩的,留下的污染與負債才是我們的,我們什麼都不用管,什麼都不用過問,遇選舉一張選票換$5000就算划算了!
其實,主體性就是人的權利,如果一個人不懂自己的權利,就很容易侵犯別人的權利,因為你已經不知道什麼是別人的權利了!
那也就是為什麼在我們的社會中,宗教提倡的「無我」會被誤解、濫用,反變成專制政權的利器!專制政權最喜歡人們用道德互相監督、指控,然後放任公權力瀆職濫權,放任政府對人權侵犯壓迫,甚至不管當今的馬政權與中共裡應外合、把台灣變賣。
一個沒有主體性、沒有權責概念的社會,不可能理解宗教的無我。無我真正的原意是,尊重每一個人的權利,不是虛偽包裝的道德假象,更不是把主權讓渡給威權法西斯老大哥。
無我,絕不會侵犯到別人的權利,也不可能允許少數人享有特權!
無我回歸的是自然,是做自己的最真,做自己的最真才可能彰顯人性天性裏的最自由。
韓國2011年電影《熔爐(Silenced도가니》有句經典台詞:「我們堅持做的,不是為了改變世界,只是為了不被世界改變。」

能做自己嗎?能做自己才可能改變世界;做不成自己,就只有隨波逐流,遑論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