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3日 星期三

空與籟的受用

(08-13-2014 一心)
從週日法會到今天,慢慢聽懂親教師所說的東西方的不同了,就拿「痛」來說,西方的做法是:盡全力去描繪痛,描繪到痛的真,痛的傳神,痛就昇華了,成為藝術;東方的作法則是,我是痛的容器,我是痛存在的空,直到我的寂靜有如天那麼高、地那麼厚實,我就可以涵容一切的痛。
突然領悟到,把痛描繪到傳神而昇華,是一種心細,涵容痛,則是一種心量,而不論東西方,核心價值是相通的,都是為了無對無礙、完全入流,都是為了愛人如己、推己及人的真,都是為了主客雙泯,與萬事萬物談沒有距離的戀愛。
世間最大的苦難,是由政治力量所造成的,東西方面對的方式也很不相同:西方是直接面對權力(power),勇於挑戰、捍衛人權(human rights),缺點是,容易與所抗衡的對象,產生對立,無法完全入對方的心。東方則是有距離的看,這個有距離的看,會帶來一種超然的立場,和寂靜的迴向,缺點是,很容易保持距離而忘了回來面對,反而變成逃避,或者是有高度、沒厚度,變成玩空、踏空,這是東方文化的致命傷。
東方文化的精髓其實是很美的籟,是空中的妙有:「應無所住」就是空,「而生其心」,就是籟。但是,要怎麼落實?
禪修中,上座的每一個呼吸,每一個姿勢,每一個感受,每一個念頭,都用「應無所住」來面對,下座時,在每一個見聞覺識、受想行識,當你面對世間的苦難所帶來的強烈逼迫,什麼又是「應無所住」呢?
很認真的面對,用你所嚮往的天高地厚,用你最喜歡的老師的身口意來面對。
理想一定要落實,真的把面對呼吸的態度,好好用在生活中,如果不用,即使偶爾入了呼吸之流,也會很快地就不入流了。
一上座,先用換鼻呼吸來暖身,然後,在開始去「量」最受用的呼吸的量。
每一個吸氣,由外而內,這是收縮,
每一個呼氣,由內而外,這是膨脹。

最後一支香,感覺單純的幸福,師怎麼呼吸,怎麼微笑,怎麼受用每一個當下,我就這樣呼吸、這樣微笑、這樣受用每一個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