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2日 星期二

從彩色到黑白的養成

(08-12-2014韻雅)
東方文化的特質在「籟」,在「籟」中生妙有,在「空寂」中聽見籟,空的體驗叫做「籟」。西方文化的特質在「有」,紮實具體的實踐和革新。而今天華人文化已經嗅不出「空」的特質,只是玩空或頑空而踏空,毫無進展方向。西方社會幾度經歷黑暗時代,建構出一個穩固的民主體質,尊重個別差異,視人權、自由比有飯吃活下去更重要。西方人尊重個體,鼓勵你成為一個有個性、獨特unique)的人、探索生命潛能、實踐夢想,將人類存在提昇到一個有尊嚴的高度;東方華人框限在群體規範中,唯上是從,看人臉色、仰人鼻息,變得不敢表達、不敢築夢,患得患失,爭逐權力和金錢的啄食順序。—— 以上引自前天一場文化講座
這幾段話對我來說如此真確、如此巧合!從歐洲回台之後,我正思考著、體驗著這樣東西方的差異體質,清晰地感受到--允許自己做一個unique的人,是多麼大的自由和喜悅!

下午回基隆家裡,大人們在玩牌,我跟準備上國中的外甥女聊天,問她二胡學得怎樣?女孩還來不及開口,旁邊的大人即插話「她太懶散,根本不認真學!」我只好再找其他可以激勵的話題,問她繪畫課呢?我記得小時候她畫得真好。同樣旁邊聲音搶先「那有!她繪畫的作業還要我幫忙打草稿耶!」我試著讓女孩表達,終於她以微弱的聲音「我小時候很會畫,可是長大後就不太會了。」我似乎可以理解,為什麼一個原本個性獨特、活潑的小孩,長大後卻寡言、把自己關進電子螢幕裡。
整個晚上我的情緒低落,但沒有空間消化,老公開車來,協調他的需要(去海邊游泳)和爸媽的晚餐時間配合,我一向擅長察言觀色,在意別人,遠遠甚過自己。結束探訪,回到新店家,情緒才浮現檯面。早上的開示揭開我底心的脆弱,更敏感於外甥女的觸境,於是,孩提時代愁苦的臉龐一一浮現:我喜愛的舞蹈、繪畫活動一一被老師禁止,唯一被鼓勵的是考試和競賽,頂著模範生的緊箍咒,壓抑著獨特性,青春期刻意抗拒表達女性特質彩色的生命力,漸漸消失在黑白的規範裡。
生命,因為差異性而多元豐富美麗,每株植物、花草,都盡力展現獨特的造型和色彩。人類也一樣,做最真的自己,是宇宙之道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