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2日 星期二

直接看念頭的真心

(07-22-2014一止)
動是為了不動,每一個動就更能正知正念。
念頭是為了看到真心,都想要有個安止的點,不然,念頭就會像孤魂野鬼,飄來飄去。
一點醒來,第一件事情就是今天早上要上課的內容。起身很有動力,再一次將今天上課的內容彙整一下,三點多覺得差不多了,很放鬆的走到公園靜坐。清晨涼風,好讓人著迷,今天靜坐的品質很不錯,有幾次進入狀況,總是會被公園拍打的聲音給叫了出來,尤其那聲音幾乎就在旁邊的時候,呼吸就會被聲音給打斷了接受這樣的因緣,提早下座。

回中心,時間很充裕的準備今天的課程。宥娟、玲真、文彬都來了,開玩笑跟她們說,今天你們就當作新生好了,玲真說我本來就是新生。讚嘆玲真總是很會鼓勵人家。
就從自己受用的不動姿開始,找中心線要認得「頭」,「百會」就是頭;就像拎起一條護膝巾,只要手指抓住一點,護膝巾的重量自然平均分配到每一個點上。下垂放鬆,重量就沿著中心線散開來。
打坐的姿勢也是,只要百會對準虛空,重量自然下垂到會陰,中心線不動,全身肌肉放鬆,只剩下骨架還坐著,其餘肌肉都不見了。
在引導的過程中,也體會到師開示的要領,感覺身體的中心線,就是用頭部來支撐頸部與肩膀,想像一根尼龍繩,將百會垂直往上掛在虛空。
身體重量交給百會,百會重量頂上的那條尼龍絲線,然後交給虛空。
接著感覺下顎微收,舌尖輕輕的抵住上顎。最容易有緊的部位是喉嚨,若這區塊沒鬆,後腦沒有辦法打開,網狀機活系統就起不了作用。於是可以練習---
吸氣在上顎,呼氣在喉嚨。如是緊鬆對流後感覺後腦麻麻的鬆開,網狀機活系統一打開,心就安靜。
今天的練習就重複鍛鍊這幾個步驟,每一次練習完,就記錄下來,再一次的沈澱。
「心算跟筆算不一樣,你覺得心算對了,但是當筆算的時候,才知道做錯了。」靜坐猶如心算,紀錄時,就是再一次沈澱、淨化,更能檢視心的純淨度。
放了一段很短的動畫影片,這是描述一隻毛毛蟲的想像,毛毛蟲在森林裡看到了一張海邊的報紙圖片,心中有了嚮往---有一天也能夠到這樣美麗的海邊去,從這一時刻開始,每天醞釀,心底總會一直浮現,於是開始這一趟旅程,跋山涉水,看見美麗的溪流,聽見蟲鳴鳥叫聲,乘著朽木來到都會的海港,然後看到他嚮往的海邊。
影片沒有任何文字描述,只是畫面跟音樂,很單純!
一起欣賞時,內心觸動特別深,在投影片上寫上真心兩個字時,懂了,毛毛蟲的嚮往一直沒變,會變會動的都是眼睛所看、耳朵所聽...
那片葉子有掉下來嗎?會掉的是因緣,不會掉的是真心。不動姿就是為了真心而來,有真心就很容易找到不動姿。這三堂課(不動姿、入流、不動心)是一氣呵成,沒有誰先誰後,而是直接用真心來找到最不想動的姿勢,更有力量。
結束後,筱鳳說她腿很麻,發現剛上座無法雙腳貼地,經過一堂課練習,竟然發現底盤三角點同時貼地,身體重量也平均落在這三個點上。
晚上虛空靜坐法談,碧玉問:師開示念頭與身體的對應區,她很好奇,練習看看,有收攝念頭的效果!一湛提到上座前,想到姐姐曾說過石碇有一塊地很隱密,有人要賣,適合禪修,打電話去沒人接,卻在靜坐時一直出現,於是尋伺回來中心線,回來呼吸!念頭就逐漸沉落。
我說,若直接看念頭的真心呢?
一湛說,對喔,這樣好像更省力!
煥銘問,這樣是更擁抱念頭的意思嗎?師曾開示念頭如同客人,來,歡迎光臨,走,不送。有等同嗎?
師說每個念頭不分主客都有主體性,各自照顧好自己,有加分就來,沒加分就去,來去隨緣自在,進退取捨端視饒益眾生否。
我說,當我體會念頭的生起都有他背後的嚮往與去處時,我就懂得如何看待念頭了,因為每一個念頭背後都有真心,那就是成全。念頭的出現,只是在提醒你,請幫它看到它的真心,一旦看到念頭的美麗時,念頭就輕輕的落下,真的很神奇!因為每一個動都是想導向不動的點,那不動的心就是真心。
毓諠說,若念頭很多,每一個念頭都需要這樣看嗎?
師說單純知量,管可管理可理,每個當下都有輕重緩急的對應,每一個念頭都需要這樣看嗎?就看與四無量心相應否,相應的才看。
我說,在我練習的體會中,就像是佛陀當時悟道的那一種感覺,他手上握的一堆葉子,就是跟他有緣的人,就對有緣人說法吧!念頭也是,念頭是法塵,理不理會,都交給中心線呼吸推拿,法塵自然落定,但揮之不去的念頭,一定是跟我們有緣份的,就是提醒著當下的自己要跟它最美麗的心對話,幫助它看到最真的嚮往時,念頭自有去處!
煥銘說,有時虛空靜坐後的心得報告會有壓力時,同修一起呼喚,幫忙看見這一份壓力背後的真心時,壓力轉化為喜悅,原來是取角的問題。
我說,虛空靜坐法談是在練習說話更精準的尋伺,在同修的回向中又看到法的真諦時,法喜讓人更有動力練習!
透過練習討論,回頭再來聞思的開示,每一字每一句都有如觸電般的感應通透,只有讚嘆再讚嘆,真的是讚嘆師、讚嘆法。無與倫比。
「散亂了就不斷的問自己:我到底要什麼?不要問別人要什麼,不要起世間思惟,不要去煩惱外面,那都是種種的衝突。」
「煩惱是不會有結果的,唯有好好的讓自己靜得下來,能靜才能動,不能靜,所有的動都是盲動、莽動,是三心兩意的動,是不知所終的動,是孤魂野鬼的動。」
「把散亂看成世間思惟的奴僕,把疑看成迷路了,單純回到對法的清淨信心,古人的確走過這條路, 2500年來聖弟子走過這條路,佛陀真的留下了這條路,只管不斷的在法上尋伺,不斷的在四諦八正道上用心。」
「也許一開始沒辦法回到出入息的尋伺,但我願意在五禪支上反覆練習法的思惟:願意問親愛的佛陀,
為什麼我還有那麼多的欲望?為什麼我還有那麼多的瞋心?為什麼我還有那麼多的掉舉?欲望的真心是什麼?有那麼多徬徨散亂,我真的要寂靜嗎?   
掉舉要用寂止相來對治,寂止相就是自己對寂靜的深心嚮往。找出自己真正的欲望,真正的欲望就是寂靜,真正的欲望就是一心。」        
佛教講的喜樂,「樂」的意思,是寂止、寂靜。是心真的能靜得下來,是一種無量無邊的寂靜,用這個無量無邊的寂靜的相,來對治不知所終的要,來對治散亂、掉舉,真的願意先回到寂靜,才來問自己到底要什麼,這樣才能夠導向很單純的一心,當一心現起,所有的欲望就調伏了。」